「新體驗」對一個人的人生重不重要呢?
我個人認為是重要的,因為不管你的體驗是好或壞,它都會是你人生重要的回憶,也是讓你學習新東西的契機。
即使是像我們已經出社會工作,每天兩點一線,不是上班,就是回家,不然就是在上班下班的路上,或是做著你早已經熟悉,就算遇到問題也可以很快解決的工作,但我們依然可以在生活中創造一些「新體驗」。
走一條不同的路回家。
吃一間沒吃過的餐廳。
認識一個新朋友。
看一部新動畫或是新電影。
去接觸一項以前從來沒玩過的運動。
我個人很推崇「新體驗」這件事,所以我也鼓勵我的孩子盡量去嘗試,因為我看過太多工程師,遇到難題的時候以「我沒做過」、「我沒信心」這種藉口來當作逃避的理由。
人生不應該這麼保守,也不應該怕失敗,只要在失敗是你可以接受的風險範圍內都應該多嘗試,保守是老年人才該有的態度,因為他們如果失去了很大機率拿不回來,但年輕人不應該是這樣。
所以這次過年我鼓勵孩子自己從台南搭高鐵回來,沒有大人陪伴,因為高鐵的時間固定,現在又有手機可以聯絡,我個人判斷是安全的,只要有大人把他們送到高鐵月台,而我在桃園站等,過程應該沒有問題。
琁本來跟同學約了要去世貿動漫展,後來熟門熟路的同學前一天晚上突然說不能去,我也鼓勵她自己規劃,自己找資訊來決定路線,步驟是這樣:
- 先查動漫展幾點開門,是早上九點,但沒有要一開門就到,先決定10點到。
- 由於世貿在捷運紅線,以10點到為基礎,抓半小時車程,所以9:30要到達台北車站。
- 從桃園搭車到台北,再加入步行找路時間抓1小時,8:30要到達桃園火車站
- 從家裡到桃園火車站要抓半小時,8:00要出發。
- 梳洗加賴床時間抓半小時,7:30要起床。
這樣一推算發現太早起來,後來決定11:00到動漫展就好,一切時間重新調整。
回到我剛剛講的「新體驗」,我們當然也可以盲目沒計畫的就硬衝,但失敗機率就大增,如果能先有計劃,思考一下都沒有問題,就照計畫執行,你新體驗的感覺就會是好的,而一個人反應快不快,也取決於你在計畫發生未預期的事情是,能否彈性修改你的計劃。
以剛剛那個例子來舉例,如果某一個環節時間超過了沒趕上車,能不能很快地重新找最適合的車子並且修改整個計畫?
能不能以倒轉的方式,假定晚上6點要回到家,那幾點要離開動漫展?
我已經忘記我是什麼時候開始自己會規畫這些事情,什麼時候自己會搭火車,搭高鐵,搭飛機,甚至到另一個城市,另外一個國家的系統也難不倒我。
我對皓也是一樣,他今天小六準備升國一,我幫他報名國中數理資優班測驗。
我知道這考不上的機率很高,但我願意花這個報告費讓他去體驗一下,什麼叫做國家級或是城市級的考試。
第一次到別的國中考試。
第一次畫電腦閱卷的答案卷。
第一次家長沒有陪同自己進考場
。
他也很努力,前一天晚上不知道是緊張還是興奮的九點就上床睡覺,凌晨三點就爬起來,考完之後也倒頭就睡,我還准許他這次不用去練跆拳。
而不管放榜結果是如何,我覺得這次的新體驗會是他成長的養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