禮拜一應母校的邀請,回校參加一個認證活動。
由於我畢業的科系希望能夠加入IEET(工程科技教育認證),所以需要請一些校友來回答認證委員的問題,很榮幸的我被挑選為其中一員,雖然加入IEET要做甚麼,我不曉得。要回答哪些問題,我也不曉得,但我還是硬著頭皮去了…。
連我在內,系上總共邀請了五位校友,有的是同學,有的是以前見過面的學弟妹,好久沒看到他們了,顯得格外親切。
認證委員是兩位教授,名字我忘記了,兩位都是來自國立大學前段班的資深教授,把我們關在一個密閉的小房間之後,才一坐下來,委員提的第一個問題就是:
「各位請簡單自我介紹一下,並且說說看自己現在的工作,或是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所學相關的地方,如果能夠點出是哪一門課對你的職業生涯最有幫助的話更好。」
首先回答的是我下兩屆的學弟,我雖然看過他的人,但是不曉得他叫甚麼名字,他有點圓圓的,暫時就先叫他小胖吧…(抱歉,學弟)。
小胖現在的職務是工程師,但是在哪間公司,我沒有聽清楚,應該也是和資訊相關的客服工程師,他提到作業系統、網路實作這些課程,都讓他能更勝任現在的工作,因為身為一個客服工程師,客戶端會出現的問題千奇百怪,必須有這些厚實的背景知識當做後盾,才能在第一時間判斷出客戶的問題,進而解決問題。
第二位是阿達,是我的大學同班同學,現在在ASUS擔任手機部門的測試工程師。身為手機測試工程師,電路學、邏輯設計這種知識是一定要具備的,才能把手機的問題第一時間測試出來,尤其是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生命週期只有六個月,意思是就是一隻手機做出來以後大概六個月就下架了,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要把產品的問題都找出來,更要明白產品的電路特性。
輪到我,我的答案比較不同,我是在電子公司擔任AOI工程師,就是利用光學與影像處理把製造業生產的產品瑕疵檢測出來,所以程式設計、影像處理、演算法等等對我來說都是必備知識,但對我有最大幫助的不是這些,而是系上開設的傳播課程。
「我的同事們都是資工研究所畢業,其中也不乏有國立大學出身的,要比寫程式,我比不上他們,但是我跟別人不同的地方在於我多了一些人文氣息。」
「工程師給人的感覺都是硬梆梆的,非黑即白,尤其是工程相關科系畢業的學生,在溝通表達上比較不擅長,但我的工作是必須常常與客戶接觸,了解他們的需求。」
「還好我在大學的時候有接觸到傳播相關的課程,使我的思想不至於拘泥、死板,在與客戶溝通方面也比其他同事順暢,這也是我覺得我比其他人有優勢的地方。」
委員點了點頭,微笑不語,換下一位學弟,這位陳姓學弟可是大有來頭,其他人桌上的名牌大都是工程師,這位學弟的職稱掛了個「執行長」。
他大四的時候就跟朋友一起創業,創立了「紅谷資訊」,之後一邊唸台科大研究所一邊經營事業,現在已經小有名氣了。
講「紅谷資訊」大家可能比較陌生,但他們公司創立了一個很有名的美食網站「愛評網」(http://www.ipeen.com.tw/),相信大家都有聽過,現在也與很多知名的入口網站合作。
(他們創業的故事請看這裡)
這麼年輕就創立網路公司,尤其一開始又是帶領技術團隊,當然網頁程式、網路技術等相關知識是不可或缺的,尤其是資料庫的技術,如何在龐大的美食資料裡面供使用者做快速的瀏覽、管理與篩選,也是他在創業的路上一個很重要的關鍵。
最後一位學妹在學校附近的高職教書,她提到因為「資訊傳播系」的複合教學,讓她能夠教「資訊科」也能夠教「資處科」,雖然我搞不清楚這兩個科系有甚麼不同,但是教學的路更寬廣了。
經過了簡單的自我介紹之後,委員們又提出了一個問題:
「剛剛這位鄭同學有提到自己的同事們都是國立大學畢業,那我想請教各位,各位在職業生涯之中,覺得自己的表現跟國立大學台清交成這些畢業的學生,有沒有甚麼不同?」
小胖學弟首先回答:
「我覺得學歷文憑只有在剛畢業的時候有用,當你有了工作經驗之後,人家只會看你能不能用、好不好用,不會去計較讀哪一間大學。」
他又接著說:
「現在這份是我第二份工作,剛退伍的時候,我打開人力銀行網站投履歷,幾乎都沒有公司要理我,我後來找到一份金融機構的機房工作,那是要二十四小時輪班的,壓力也蠻大的,一年之後合約到期,我要找新工作的時候,反而有很多公司主動與我聯絡。」
「因為這些公司覺得,我連二十四小時輪班這麼辛苦的工作都可以接受了,那抗壓性一定不錯,也表示我這個人可以用、能用,就不會在意我是哪間大學畢業的了。」
我覺得這位學弟說的蠻有道理的,接下來輪到阿達,但是我沒注意聽他說了些甚麼…。(Sorry,阿達~)
輪到我了,我毫不猶豫的就說:
「我曾經跟我們公司一位高階主管聊天,他說他在用人不喜歡用國立大學學生,最好是那種阿里巴巴大學畢業的,不為什麼,就因為好用、耐操。」
「我覺得國立大學畢業的學生,通常對環境與待遇要求會比較高,而且可以選擇的機會較多,穩定性就不夠,在與同事之間相處也較為困難,講明白一點,就是會有架子。」
「當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這樣,但是就我自己來說,我並不會覺得我比國立大學的學生差,在職場做事情看的是你的能力,而不是你的學歷。」
口試委員點點頭,又請下一位陳姓學弟發言:「這位陳同學,你以一個管理者的立場來看,國立大學的學生與你們有甚麼不同?」
學弟於是開口說:「在我的Team裡面有一位交大的學生,他的學習速度很快,思路也很清楚,甚麼事情交給他,我都能夠很放心,他也能在短時間之內做出成果給我看,其他人也許要花兩倍甚至三倍的時間,才能達到他的效率,所以不可否認的,國立大學的學生真的能力很好。」
「但是在我們公司裡面,大部分都是銘傳與世新畢業的學生,而我也觀察到,留最晚的也都是銘傳與世新的學生。」
他的意思可能是非國立大學的學生,比較願意花時間去努力,腳踏實地的做,但是我並不認同加班加的多、留得晚的就是好員工,我自己也不認同加班文化,我寧願把事情帶回家做,反正現在大部分公司都是責任制,不給加班費,在哪邊做都一樣。
而最後一位老師學妹則表示,她的同是裡面很多都是師大或是彰師大畢業的,但是在帶學生的表現上,並不會表現的比較好,有很多人自己很聰明,以前在學生功課也很好,卻不懂得如何教學生。
就這短短兩個問題,大概三十分鐘的時間,就讓我賺了2500元的諮詢費,但是我得到最大的收穫,並不是金錢,而是我很高興我們系上出去的學生,都能夠明白自己的優勢,自己的能力,並不會妄自菲薄。
最近一位朋友為了想換工作而傷腦筋,現在的工作工時越來越長,錢卻越來越少,問他為甚麼不換?他說:「我英文不好,又沒有證照,也沒有甚麼特殊專長,實在不曉得自己可以做甚麼?」
天生我材必有用,我文章裡面說的那兩位學弟,其實以前在學校功課也不是最好的,卻跑的比其他人都快,觀念比其他人都好,那麼所謂的成績或是學歷,又代表些甚麼?
我希望他看了這篇文章之後,能夠改變自己的想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