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的風災很嚴重,災後的重建工作就好像在玩支援前線一樣,要快速的把物資送到最需要的地方,但也衍生出一些值得討論的問題。
相信大家都有玩過一種團康遊戲,叫做《支援前線》,每一小隊收集到指定數量的物品,然後往前傳給隊長,由隊長放置到指定的位置,比哪一隊的速度最快。
昨天,我收到一則MSN訊息,是這麼寫的:
太麻里急需衣物,請各位整理家裡面的衣服,送到下面的地址,謝謝。
地址:太麻里XXXXX…。
這是一則普通的訊息,朋友傳給我的,也有其他朋友當作是暱稱掛在MSN上,但我看了總覺得很奇怪。
第一,如果是正式的賑災資訊,為甚麼要透過網路及時通?
第二,等大家收到訊息,在整理完自己多餘的衣物寄過去,也許已經過了時效性了。
第三,網路傳播力量是很恐怖的,我傳給五個朋友,五個朋友再分別傳給彼此的五個朋友,二十五個朋友又分別傳給各自的五個朋友…。
第四,一下子這麼多人寄送大型包裹過去,當地的郵政單位消化的了嗎?
第五,大雨沖斷了橋樑與道路,這些物資真的送得到災民手中嗎?
(圖片來源:CCTV)
今天剛好看到一則新聞,有一位北部的民眾自掏腰包四萬多元買了170箱的礦泉水,送到台南縣政府,卻發現縣府人員對他很冷淡,還要他把這些水再轉送到別的地方,讓他覺得不受重視,而向媒體抱怨。
這件事情,我覺得這位先生沒有錯,他很熱血,也很有愛心,願意付出金錢與勞力幫助自己同胞。
但是我覺得縣府人員也沒有錯,為甚麼?
玩支援前線的時候,假如出題者說:「我要五支手錶。」,可是有一組人很厲害,收集了一百支手錶,但是那又怎麼樣?多出來的九十五支講難聽一點,就是「垃圾」。
還可以思考另外一種情形,有一組人動作超快,很快就把五支手錶收集完了,結果卻送不到隊長手上,沒辦法把東西放到指定的地方,一樣沒辦法贏得比賽。
我們台灣人都很有義氣,看到同胞有難,情義相挺,所以看到這種救災訊息,都迫不及待的要發送出去,但是我們可能忘記多考慮一點,考慮自己是否會造成別人的麻煩。
也許現在救災中心堆了滿滿的礦泉水,也許現在最需要的並不是礦泉水,也許即使有了這些水,也沒辦法送進災區…等等。
資訊的不對稱性,造就了這些衝突,是不是我們在做任何決定之前,可以先冷靜下來想想…。
我做這些動作,是正確的嗎?
會不會反而造成別人的困擾?
(圖片來源:聯合報)
現在看電視新聞,常常看到鼻頭酸酸的,也有想過很熱血的想乾脆請假去協助救災好了,但是,去了又如何?不是專業人員,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,說不定還沒救到人,自己的小命就先不見了。
講回到剛剛的MSN訊息,台灣人都很夠義氣,尤其是可以幫助人的事情,只要動動滑鼠,就可以幫助別人,何樂而不為?
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。這次風災最快動員的是網友們,大家將訊息第一時間貼在網路上,節省了很多寶貴的救災時間。但相對的,很多人忘記了去考究這些網路訊息的正確性,讓網路反而變成了找麻煩的工具。
傳撥的力量是很強大的,比如說長庚大學那位眼睛很白的同學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颱風天在家裡打麻將就算了,打電話去電視台CallIn亂講話,還把影片放到網路上,沒多久就被網友地毯式搜索揪出來,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。
這位同學實在是太北藍了,我沒有任何同情他的理由,只能祝你安心上路,少打一點麻將,多唸點書。
這是一種網路正義,但換個角度想,也是一種網路暴力。
今天我只要有心,任何人的祖宗十八代,都可以透過網路公開出來,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。
這件事情也突顯了,網路的力量有多強大。
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,新訊息垂手可得,但我們更應該學習的,是「明辨是非」的能力,能夠自己判斷甚麼是對,甚麼是錯,才不至於迷失在茫茫網海中。
祈禱天下無災,災民早日恢復原本的生活。
果不期然,隔天就出現這樣的新聞...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