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經到了該換牙的時候,琁的乳牙竟然每一顆都還屹立不搖,新的牙齒都已經長出來了,在彼此壓迫的狀況下,新牙齒長的位置自然不對,得要以外力矯正。
我想起我小時候看牙醫的經驗。
小時候我很愛吃糖果,尤其是「白脫糖」和「大白兔」,幾乎是一顆接一顆,整口牙都快蛀光了。
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上門牙,一開始我的門牙長得很奇怪,很尖很鋒利,就像犬齒一樣,根本就是畸形。
那時候裡面有一顆已經要長出來了,門牙卻還沒掉,就得要牙醫那邊把那顆尖的拔掉,然後把裡面的牙齒拉出來。
雖然有上麻藥,但我依然牢記著醫生用鉗子,用盡全力把我牙齒拉出來的體感,也因為這次的手術,我的嘴整整腫了一個禮拜,而且我還記得那次手術的價格,那時候沒有健保,一次手術要價3000元,當年牛肉麵一碗只要50塊。
牙齒不整齊可能會遺傳,雖然我沒有確切證據,但琁的牙齒已經開始亂長了,下方乳齒還沒掉下來,下門牙已經長出來了,空間不夠擠壓的狀況下,下門牙位置整個不對,乳齒卻連搖動的跡象都沒有,只好先帶去拔掉。
(怎麼弄得跟吸血鬼差不多…)
我找了林口龜山一間蠻有名氣的兒童牙醫,兒童牙醫跟一般牙醫診所最大的不同在於沒有正妹牙助…,ㄜ…我是指會有一些玩具來吸引兒童的注意力,一般牙醫診所給人的肅殺氣息很重,彷彿坐到那個位置上就再也回不到人間一樣,但兒童牙醫不會,拔兩顆牙就跟開兩瓶可樂一樣快,拿一個特殊的工具,抹上麻醉藥,「波」一下就一顆牙齒掉下來了,我連一篇PTT的文章都還沒看過。
拔掉的這兩顆,只是為了讓門牙有長出來的空間,並沒有完全解決問題,旁邊的牙齒給的空間太小,門牙無法回到正確的位置,所以要採取一種叫做「序列拔牙」的療法。
在兒童牙齒萌發時,牙齒一前一後或擠成一團,顯示出極端擁擠的狀況,在未來的矯正治療是需要拔牙時,我們可以提前拔牙,提供足夠的空隙,利用牙齒的生理性移動減輕咬合不正的程度,等到牙齒換的差不多再開始矯正。
這樣可以縮短矯正治療的時間,而且對孩子也比較輕鬆,這種在換牙時期提前拔牙的工作,稱為序列性拔牙,對於極端擁擠的齒列是有很大改善功效的。
以上訊息是從網站上抄的,一開始我也沒聽過這種名詞,我只知道這種序列拔牙健保不給付,拔一顆要一千塊台幣,但轉念一想,總比之後要戴牙套矯正來的省時省力省錢。
拔完之後留下兩個可愛的小洞,接下來就是等待新牙長出,只是最近都不能吃太熱太硬的食物了。
這個年紀開始換牙,也差不多要上小學了,6/25幼稚園畢業典禮之後,一直到九月開學,足足有兩個月的空窗期,總不能在家裡面每天看電視,至少要找點事情讓她做,就算是去玩遊戲交朋友也比在家耍廢來的有意義。
從五月到七月這段時間,由於學校還有課程,我幫琁報了救國團的假日才藝班,雖然聽說救國團是KMT的外圍組織,但它的項目很多,學費也很合理。
我幫她選擇的是漫畫班,這是上課第一週的成果,感覺效果不錯。
(搞不好可以做成line貼圖…)
開始上小學之後,一個禮拜只有一天整天,其他日子的下午時間也不能鬆懈,誠如上面所談,就算去玩樂交友也比待在家閒著沒事幹好。
但我一研究下去才發現,現在小學生壓力好大啊!要學正音班、要會唸詩經、要學台語、要唸英文,還要會游泳,明明琁是唸跟我一樣的小學,怎麼過了20年之後,建築物沒什麼變,內容物差這麼多?
讓我不禁思考著:小學就唸英文,長大英文真的會比較好嗎?
隨便在網路上找一間小一先修班的課程,都大同小異,暑假活動都是排得滿滿滿,尤其聽說進國小之後還要甚麼「注音大會考」,也難怪補習班這種行業就算過了三十年依然屹立不搖。
我們這些大人,難道就不能饒了孩子嗎…?
長工時加上少子化的社會結構,造成的所謂虛偽的菁英制度,每個家長沒甚麼時間陪伴孩子,也給他們很大壓力,一定要會甚麼什麼,一定要學這個那個,補習班也不敢得罪家長,未來孩子們的暑假回憶將不再是青山綠水,而是書本和考試,也不是童玩踏青,而是手機ipad,雖然我懂這樣的道理,但也不得不隨波逐流。
最近有一篇新聞,日本一個姊姊幫小學五年級的弟弟戴假髮和化妝,結果驚為天人,小正太變成了小正妹。
http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160501/690149.htm#ixzz47OKFBiLN
我家兒子的造型一直以來都走娘炮路線,因為阿嬤覺得他太皮了,而且五官很秀氣,就喜歡給他留長髮和穿女裝,看看個性能不能乖一點,雖然這個觀點我不以為然啦…。
天氣漸漸變熱了,每次看宇皓玩耍過後整片西瓜皮又黏又濕的掛在臉上,就覺得很「阿砸」,找了一間看起來便宜的家庭理髮,我就要恢復他的男子氣概了。
雖然嘴巴上一直碎唸,但整個理髮過程之中還算是配合,一百塊台幣的價錢剪了快半小時,CP值也是特高啊!
噹啷!帥氣的新造型出爐,真是帥到屌炸天,帥到生活無法自理了~。
其實我本身是一直很想把宇皓弄成這種髮型啦…去日本看到小男生留武士頭,真的帥炸了,現在不弄長大了就不敢弄了。
至於把弟弟打扮成女生這件事,我是覺得以後琁也可以來玩一下啦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