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每個月開始寫寶寶日記的時間,幾乎都是在前一個月的月底開始動筆,然後趕在下個月的12號之前完成,主因是因為琁的生日是在12號,這樣我有超過12天的時間可以慢慢醞釀,如果有哪個月工作特別忙或是事情特別多的時候,也不至於來不及出刊。
每個月發生的事情和題材都很多,我盡量想要貫通整理出最值得寫的紀錄下來,但隨著孩子越來越大,我也就越來越來懶,有時候照片就隨便拍拍,更多時候是沒在拍…。但有時覺得這樣也不錯,呈現生活中最真實的一面,比起構圖完整、角度完美、意境深遠的那種照片顯得別有一番風味(替自己的懶惰找藉口…)。
(像這張就不知道在拍甚麼大便…)
這幾個月寫最多的應該是皓,主要是他的行為以及個性問題最值得人擔心,琁比較少寫並不是因為沒題材,而是她表現一直都很好,也越來越有身為姊姊的認知,開始會管理弟弟,開始會學著做家事,開始了解父母的辛苦以及想要分擔,其實我一直都很放心。
功課方面,雖然她在班上並不是名列前茅,但也算中上,主要是我和Mag都不希望這麼小就讓她去安親班、補習班,所以只讓她參加學校的課後班,課後班老師頂多就是協助把學校作業完成,並不會教額外的東西。
也許就是因為這樣,每每到考試的時候,她的答題經驗就比別人少很多,面對那些題目裡面的陷阱,腦袋常常轉不過來,都被扣一些小地方的分數,我也覺得這無傷大雅。現在台灣的教育界,本來就是為了考試而考試,所以訓練出一些讀死書的年輕人,很會答題,卻無法應用在生活中,我不希望以後我的兒女變成這樣,更別提有些題目根本就是在整人。
講到教育界,分享一下最近發生在我身上,切身的例子。
最近公司在徵求暑期工讀生,部門有申請到一個名額,是由我負責帶的,於是把徵求條件寄給人資讓104刊出職缺,就等著同學們投遞履歷。
人力銀行是2月中將職缺刊登出來的,雖然暑假是7、8月,但面試過程與簽核需要一段時間,有的求職者也可能本來答應要來,卻找到更好的職缺而反悔,為了避免遇到這種狀況,公司通常四月底之前就會決定人選。
由於我畢業的母校就在公司附近,第一時間當然把職缺Pass給自己的學弟妹,也請系秘們公布在系上的FB,但等了兩週,都沒有任何學弟妹來投遞履歷。
動作最快的,是國外留學的學生,馬來西亞、中國大陸、美國…等等,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有設定什麼機制,隨時可以自動投遞履歷,幾乎是隔天就開始收到求職信,但她們的態度就是很積極,願意在短短暑假回台灣的時間,來公司實習。
去年我們也是錄取一位香港中文大學,才大一的學生,表現也是很好,他說他們班上的人都是怪物,有的是某某富商的小孩,有的是中共高幹的兒子,每個都是智力與能力都屌炸天。
再來收到的是國立大學的學生,台大、清大、中興、中央…等等,這些學生也是很積極,而且不只在課業上的成績突出,連社團活動、系學會、運動方面也都很活躍。
就公司立場來說,雖然這個職缺暑假才開始工作,但我們不會等到暑假前才決定,公司挑人才,人才也挑公司,前面也提到,有的時候這位面試者答應你,後來有別家開出更好的條件就又不來了,所以我們都會抓前置時間以應變這種狀況,通常在4月底之前就會決定。所以我這邊已經錄取了一位台大工業工程研究所的女生,她光是面試就來了兩次,因為有很多職位她都適合。
回頭來說,我幾乎沒有收到自己系上的學生,甚至是母校學生的履歷,其實我本來是想把這個機會留給學弟妹們,但我三月份的時候有問過系上助教,助教說現在的學生寧願暑假去服務業打工,對於實習並不會那麼積極,我不曉得確切情況,但真的是很可惜。
說實在的,兩個月的時間,我們並不期待實習生們能研發出難度多高、多偉大的技術,也不在乎是不是真的能解決我們的問題,只要好相處,能夠完成基本的事情,有自己想法,就可以進來,但差別就在於誰的動作比較快,還有你何時要踏出這一步。
也因為這件事,系主任找我五一勞動節的時候自己回去跟學弟妹們分享這些經驗,和課堂老師商借15分鐘,告訴他們外面的競爭有多激烈,但很明顯的,沒人理我。
站在講堂上,其實底下的狀況都一目了然,我看到我面前一個胖子還在吃泡麵,後面有個女生戴著耳機滑手機,幾個彪形大漢鐘響都超過15分鐘以上了,才三三兩兩的晃進來,更別提打Game的和聊天的,雖然我以前也是這個死樣子,但現在看到還是很令人覺得無奈。
離題了,話說回來,琁在畫畫方面展現蠻大的天分,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年紀的小女生都挺愛幻想的,所以畫出來的作品都挺童趣,我打算趁小學課業壓力還沒有很大的時候多讓她接觸,雖然不見得以後能當飯吃,但至少培養一點興趣。
(聽說第三張是畫我…)
至於皓的部分,狀況一直都是起起伏伏,他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,但有時候會做出脫軌的行為,我盡我所能的想滿足他的好奇心。
比如他們從Youtober的影片上知道汽水+曼陀珠會爆炸,我特地買了糖果讓他們實際在洗碗槽進行實驗,結果還真的大成功,我們父子三人同時還發現,把汽水倒到碗裡面加曼陀珠是不會爆炸的,一定要直接把糖果加到寶特瓶裡面才行。
這個月皓的班上讓他們學著種東西,觀察植物的生長狀況,結果這小鬼很想知道發芽後的種子裡面是怎麼樣,就把其他同學的植物皮剝掉來看(很厲害喔,捨不得剝自己的,剝別人的比較不會心痛),但最後還是得賠新的給人家。
老師反映他常常去摸學校的仙人掌,我想他應該是覺得這種觸感沒有體驗過,我去花市買了四個仙人掌回來讓他自己照顧,而且可以近距離觀察,
面對太聰明,自我意識太強的孩子,真的很難用一般常理來解讀,也就是因為這樣,弄得我和Mag不知所措,也不曉得該用哪種方式來教育他。
我最近聽到一個笑話是這麼說的:
有一對父母到廟裡祈求自己的小孩能夠變聰明,擲三個聖筊之後,回到家發現小孩變聰明了。過了幾天,卻覺得小孩因為變得比自己聰明又會回嘴,自己管教不了,這對父母又跑去廟裡,祈求自己的小孩能夠文靜。
擲三個聖筊之後回家,小孩果然變得聰明又文靜,過幾天卻發現小孩得了精神病。
這對父母又跑去廟裡祈求小孩子能夠痊癒,擲三個聖筊之後回到發現小孩離家出走了,這對父母又著急地跑去廟裡祈求小孩子平安歸來,擲三個聖筊之後,這對父母著急地等了幾天。
幾天之後,小孩子被找回來了,父母很開心。
於是這對父母跑去廟裡祈求小孩能夠文靜、不會生病、永遠待在家裡又能做出正確的決定。
晚上,小孩子死了。
做父母的自己本身就不是十全十美了,是否該以同樣的標準要求自己的孩子呢?
這種問題,實在比寫程式還沒有邏輯啊…。